白酒板块最近上演了一出"冰与火之歌"。一边是张坤等少数派逆势加仓,一边是多数基金经理纷纷减持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同样的一幕:当所有人都在抛售时,少数人却看到了机会。如今历史再次重演,我们不禁要问:这次谁对谁错?
一、市场分歧:张坤的"孤独"与多数派的"从众"
二季度白酒板块表现低迷,中证白酒指数下跌13.47%,贵州茅台、五粮液等龙头也未能幸免。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,主动基金大幅减仓白酒股,市值环比降低35%,持股数量下降38%。
但张坤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。他旗下三只基金均加仓了多家头部白酒股,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增持五粮液9.81%、泸州老窖27.93%、贵州茅台5.53%、山西汾酒25.75%。他在季报中直言:"当前估值已反映未来盈利下滑预期,对长期投资者具有吸引力。"
这种分歧让我想起自己刚入市时的经历。2018年市场低迷时,我也曾随大流抛售优质资产,结果错过了后续的大幅反弹。后来我才明白,市场最恐慌的时候往往孕育着最大的机会。
二、市场行为的本质:强者恒强与物极必反
这种市场分歧背后,隐藏着更深层的市场规律。「外部杠杆型行情」下,「强者恒强,物极必反」的现象尤为明显。
在缺乏正策引导的背景下,消息面成为主宰短期交易的主要因素。但有趣的是,消息面对股价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引导,而是强化。多数散户将其归因为消息面刺激,这本质上是「张冠李戴」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「物极必反」现象。当股价被过度强化后,消息面的作用不仅会强化股价,也会反噬股价。散户往往将其简单理解为"涨多了要调整",这又是典型的「错进错出」。
三、实战教训:站错队与踩错点的代价
每一轮行情启动时,散户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就是「站错了队」和「踩错了点」。我自己就曾为此付出过惨痛代价。
1. 站错队的教训
这轮调整后,真正回到前期高点的股票并不多。虽然指数距离2025年高位不到100点,但个股差距却天壤之别。有些股票根本没有捞到太多反弹机会。
左侧股票震荡向上,虽然期间也有调整(红框部分),但调整时机构资金(橙色柱体)始终积极参与。而右侧股票反弹到一半时,「机构库存」数据突然消失,即便后续再有反弹也很快夭折。
这就是有无机构资金参与的差距。没有大数据守护时,我常会苦苦等待那些永远不会到来的反弹,结果自然是「竹篮打水一场空」。
2. 踩错点的教训
现在的监管环境下,机构都在凭本事吃饭。看不懂机构行动轨迹的散户很容易被震仓震出局。
图中蓝色K线位置回头看都是调整低点,但当时很可能被误认为是调整开始。特别是数字3所在位置:此前股价有过一波涨幅,这天是调整后首次反弹但力度一般,从走势看有做双顶迹象。
但交易行为数据(红色框)显示的是「机构库存」叠加「空头回补」,表明机构正在回补仓位——这正是震仓结束的信号。看走势和看行为的差别如此之大,以至于可能错过整个行情。
四、市场启示:量化视角下的投资智慧
回到开篇的白酒股分歧。在ETF份额增长45%的同时,主动基金却在减持。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反映了不同投资主体的行为差异。
通过量化工具观察市场行为数据后我发现:
机构操作往往领先于基本面变化
资金流向能揭示市场的真实预期
「物极必反」现象可以通过数据提前预警
记得2020年疫情初期,我通过量化数据发现医药板块的「机构库存」持续增加,果断调整了持仓结构。虽然当时市场一片恐慌,但后续证明这一判断完全正确。
投资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短跑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至关重要。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一些启发。
声明:
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整理而成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操作建议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均为诈骗行为。
股票配资平台合法,免费配资,交易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